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财政部宁波监管局以“绘棋谱、增棋力、行棋势”为重点,用心下好绩效评价“一盘棋”,推动绩效评价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善绘“棋谱”抓落实。突出问题导向,系统谋划部署,提前做好非现场分析研判工作,事先召开全市座谈会研讨,摸清宁波市专项资金规模和分地区下达情况,充分听取一线工作人员意见和建议。收集各地区资金分解下达、项目完成、制度建设等资料,对面上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综合考量资金投向、项目进展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选点,并对选点地区提供的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产出目标完成情况、综合效益等资料逐项逐条进行核对,针对提供资料内容不完整的,及时督促被评价单位补充完善,初步以其提供的自评报告中发现的疑点问题为线索,梳理现场评价关注点,做到有的放矢。分层依次推进安排各地区各部门实施评价工作,由宁波市本级向各区县(市)逐级下沉,避免出现“来回跑”的现象。此外,为保证各工作组评价规范性,对照财政部下发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制定工作手册统一评价标准,并设置统计表格确保采集数据口径一致、评价结果有据可循。
二、善增“棋力”提质效。借助“外脑”,练好评价“内功”,聘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开展评前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分享案例和实操经验,介绍绩效评价方式方法和指标体系架构。全体参评人员认真搜集相关政策文件,组织集中学习研究,凝聚评价共识,充分理解评价重点环节、关键指标和标准,做到懂政策、熟业务。根据内外部人员配置,合理分组、分工,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将评价工作分为实地调查和集中审核评价两个板块,分组、分板块同时进行,相互配合又同步开展,大量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综合运用选点抽查、实地调查、材料核实、访谈座谈、问卷调查、专家评议、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项目管理及效益产出等情况,并对资料收集、座谈会、数据提取等每个环节落实多级复核、交叉复核机制,确保资料收集应收尽收、指标打分应评尽评,资金使用绩效全面客观反映。在第三方机构实施评价过程中做好跟踪管理,对第三方机构提交的工作成果进行质量考核,不断提高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标准,为下步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夯实基础。
三、善行“棋势”促提升。积极主动作为,评价与监管并重,建立绩效评价反馈和问题整改责任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评价结论及发现问题,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发挥好绩效评价的引导作用,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坚持评调结合,促进成果利用,在全面推进绩效评价工作中,深入调查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关注资金使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分析问题背后的制度障碍和管理漏洞。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绩效评价过程中,结合中央防止耕地“非粮化”文件精神,绩效评价工作组在进一步调研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和专题材料,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得到财政部、宁波市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肯定,发挥好监管局“哨兵”、“耳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