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对大连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也对正在开展的渔业发展与船舶报废拆解更新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大连监管局迎难而上,创新方法,突出实效,扎实有序推进绩效评价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局党组高度重视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等要求的重要抓手,提高认识、压实责任、有序推进。及时组织学习《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财政项目评价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对标部《渔业发展与船舶报废拆解更新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评价指南,细化实施方案,形成具体工作计划;及时召开绩效评价座谈会,了解掌握大连市相关资金规模和分配拨付情况、项目类型和项目进度,分析研判全市多发局部疫情可能对绩效评价工作造成的影响,结合项目类型在各区县的分布情况,科学选择现场调研县区和项目样本;指定专门处室负责绩效评价工作,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随着工作进程根据需要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以及符合相关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
二、创新方式方法,破解疫情难题。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采用案头资料检查分析和现场调研两种方式。现场调研主要包括资料复核、访谈、现场踏勘和问卷调查等。由于大连市部分区县因为疫情实行封闭隔离管理,无法前往项目所在地现场调研,绩效评价工作一时陷入僵局。为破解疫情带来的难题,大家开动脑筋、开阔思路、创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通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确保不耽误部绩效评价整体进度。一是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将原来的纸质问卷输入微信小程序,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远程在线答卷,既避免前往疫情风险区又方便接受补贴的调研对象答卷。通过比对答卷和补贴名单资料进行抽查复核,确保调查问卷真实可信。同时微信小程序还具有后台实时监控、统计快速方便、统计结果即时可见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开展电话访谈。部分调研项目需要实地走访企业开展入户访谈,对于地处防疫隔离区的企业,改为远程电话会议形式开展访谈。如对人工鱼礁建设单位的访谈,提前将访谈提纲发送建设单位,将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及单位出资情况、建设的人工鱼礁情况和海洋牧场面积以及人工鱼礁建设效果等列为访谈重点,提前做好功课,提高电话访谈效率。通过电话访谈进一步了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听取项目单位对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提高绩效评价的实效性。三是开展影像采集。对于地处防疫隔离区或远海不便前往现场踏勘的调研项目,用远程影像采集方式替代现场踏勘。如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等项目,建设项目在几十海里外的海洋中,加之疫情影响,到现场踏勘难度较大;海洋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建设项目涉及的渔船大多在外地海上作业,无法登船调查。通过项目现场的工作人员拍摄手机影像并传递回来的方式,实时采集现场影像资料,结合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及电话访谈,综合掌握项目建设质量、已建成内容运行情况和运行管护现状等。
三、多方联合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离不开业务主管部门、专业机构和地方财政部门等的配合与支持。一是用好业务主管部门的“组织力”。由于部分项目所在区县处于防疫隔离区,相关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居家隔离,无法提供相关资料。经协调市级主管部门,从区县前期已上报市级主管部门的日常业务资料入手,就地梳理提取绩效评价相关资料,基本满足了评价需要。二是用好专业机构的“技术力”。对于部分技术性很强的调研项目则需要借助专业机构支持。如对人工鱼礁建设情况的现场踏勘,需要聘请专业人员借助特殊设备进行海底探扫;对人工鱼礁效益的评价需要海洋牧场建设专家从生物资源、生物密度和资源种类结构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衡量。三是用好地方财政部门的“黏合力”。在协调业务主管部门和区县相关部门单位配合监管局工作方面,地方财政部门具有熟悉当地情况的天然优势,大连监管局通过与其联合联动,在工作对接、沟通协调和进程督办等方面形成合力,提升成效。
四、坚持客观评价,力求工作实效。为确保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在疫情结束后,还将进一步实地走访,对采用非现场替代方法取得的资料进行复核,现场核实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严格按照财政部统一的评价口径和评价指标、评分规则,对评价对象的绩效情况进行全面的定量、定性分析和综合评价,客观公正编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底稿,对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进行量化打分。评价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对部分项目推进缓慢、资金大量结余、部分补贴资金下发迟缓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整改建议,督促地方及时整改。通过绩效评价,总结经验做法,完善制度建设、堵塞管理漏洞,切实加强和规范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