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金昌市积极探索事前绩效评估新路径

2024-05-22 08:21:16

浏览量

事前绩效评估位于绩效管理的最前端,随着民生领域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要让财政资金真正有绩效,对资金的事后评价效果往往不如加强事前管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强化对预算合规性和合理性的前期审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市财政局积极探索事前绩效评估,取得了积极成效。

强基固本让绩效“说得上话”

事前绩效评估旨在解决“重分钱、重用钱,轻管钱、轻效益”的问题。事前绩效评估工作中坚持“二看二查”,即:一看依据充分不充分,根据政策依据判断资金需求的迫切程度,对符合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列入“大事清单”的项目优先安排预算;二看效益明显不明显,预估项目实施能否带来经济、社会、生态、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显著效益;一查重叠交叉有没有,关注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以及政策支持对象是否存在重叠、是否落实解决对策;二查绩效目标合理不合理,确保绩效目标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法、部门职责等衔接匹配,对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实用性、完备性、规范性等进行查看并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由评估组对项目有没有必要做、能不能做好、有没有效果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要求项目单位按照评估要求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项目单位能够不断改进项目预算方案和绩效目标,落实更加完备的绩效控制措施,帮助项目单位最终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

强筋壮骨让绩效“迈得开步”

作为一项系统的改革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环环相扣,而作为绩效管理的第一步,绩效评估必须朝着推动预算编制过程参与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事前绩效评估是绩效目标审核的延展和扩充。在工作中,可探索引入“双线并行”法:一条线,进一步体现“走出去”,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到单位、到现场“看听学”,让工作全程更可审核、可监控、可评价;另一条线,进一步体现“融进来”,融入绩效管理最核心的“成本效益分析”和“结果导向”方法,提高财政部门、评估机构、项目单位参与度,从源头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和一次到位率,确保绩效管理监督力度更大、知晓范围更广。

强弱补短让绩效“升得了级”

事前绩效评估看似简单,却是资金使用管理的一次“革命”,更是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档升级的关键“一招”。按照分类施策、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市财政局将继续在“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四个方面同时发力,加快建立财政运行综合绩效管理机制、修订完善预算绩效相关办法,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制度顶层设计,厘清绩效管理职责,硬化绩效管理约束。同时,坚持预算部门自评与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开展部门整体支出、项目支出及重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突出在前置关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向“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总目标不断跨越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