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州市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一是强化基础制度管理。建立完善市级“1+2+N”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1”是市委市政府印发的1个实施意见;“2”是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横向面对市级部门单位、纵向针对转移支付资金的2个配套办法;“N”是市财政局研究出台的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制度办法及操作规程。抓紧抓实绩效管理“龙头”,全面规范指导全流程工作开展。
二是事前绩效评估拓范围。将事前绩效评估作为编报预算的前提条件。在部门(单位)层面,将评估的对象从新增财政支出政策、项目拓展到200万元及以上政策、项目,拓展部门(单位)事前评估范围。在财政层面,不断加大财政事前评估力度,选择1000万元以上预算项目、政策进行财政重点事前评估,将评估结果从预算编制的参考依据调整为主要依据,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牢牢扎紧“钱袋子”,不浪费“每一分钱”。
三是实现核心绩效指标体系全覆盖。为解决现有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虚化、弱化问题,提升绩效指标取值科学性,2024年度将核心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由民生领域扩围至全部支出领域和所有市直部门,进一步规范部门单位绩效目标设置,推动形成“一个部门一套核心指标绩效目标体系”,为部门预算编制、绩效目标编报提供指引和依据。
四是提升绩效评价质量。组织指导各单位完成绩效自评工作,审核2023年度绩效自评项目829个,实现预算项目绩效自评全覆盖。围绕全市重点工作部署,聚焦重点领域、重大资金,精选评价项目,2024年选取35个项目、13个部门整体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做实评价结果应用。切实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重点绩效评价结果经局党组会议研究,更好督促部门改进管理、完善政策、调整预算,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落实见效。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实施挂钩,更好统筹财政资源,利用绩效手段缓解收支矛盾,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是全盘发力求突破。把县市区作为预算绩效管理“三全”体系建设主战场,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市县联动工作,打造县级“样板”、“标杆”,确定包括项目绩效评价、县级财政收入绩效评价等试点,市级通过实地调研、参与项目论证等方式,深入了解县级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结果导向和工作实效,加大督导和扶持力度,推动做到“制度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加强全市域联动,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统一选取公办中学开展整体绩效评价,从运行成本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推动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升各级公办中学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市财政局将各项工作成果汇编成册,供区县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