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监管局优化评前准备、质量控制和工作联动,扎实深入推进重点绩效评价,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一、优化评前准备,夯实评价基础
从组织领导、学习培训和方案设计等方面入手,做实做细各项评前准备工作,不断夯实评价工作基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财政部工作部署,成立工作组,根据绩效评价工作涉及财政资金的领域,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调研组和绩效评价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凝聚队伍合力。二是抓好学习培训。日常工作中积极组织参加财政部和局内的学习培训,定期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工作开展前组织专题培训,使工作组全体同志都吃透政策文件、掌握政策制度、指标体系、评分依据等各项要求。三是制定工作方案。邀请地方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开展座谈交流,了解被评价地区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绩效目标设置、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等相关情况,对资金政策背景、项目情况、绩效目标及绩效考核等基础性信息进行分析,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二、优化质量控制,改进评价方法
紧扣评价指标体系,关注重点环节,强化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一是加强信息收集。为下一步综合运用系统数据分析、资料审核、实地勘察、走访群众、问卷调查等方式打下基础。将书面调研情况与现场评价结果相互印证,真实、准确、全面反映项目资金绩效和政策全生命周期的实际状况。二是加强过程控制。对指标打分和问题定性采取分级复核和集体合议机制,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责任清晰。三是听取意见建议。在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的基础上,针对调研反映的问题,主动向有关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形成准确、全面的工作结论。四是加强工作请示。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财政部请示,进一步掌握政策要求、把准工作重心。
三、优化协调联动,强化评价合力
与地方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加强协调联动,提升工作成效。一是根据绩效评价和评前调研工作实施方案。邀请省级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开展交流,了解被评价单位制度建设情况、基本情况、目标设置、运行监控、绩效自评、政策背景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二是深化工作联动。调动省级财政、主管部门及其它监管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采取视频会议或联合发文的形式,共同对被评价和调研地区、单位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三是结合服务代表委员工作,与省级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一方面加强沟通合作,传达财政部政策要求、工作重点、工作安排,收集经验做法、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工作加强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工作协同,强化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