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财政系统持续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理念贯穿于财政收支运行管理中,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水平,为推动财政治理提供了有效支撑。
坚持建章立制,不断夯实绩效管理基础。着力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对标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广元财政制定完善了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绩效目标指标设置、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等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20余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县财政部门均建立了“1+1+N”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架构,即1个绩效管理领导小组、1个绩效工作专班、N个绩效工作实施机构;建立绩效目标和部门预算“四同步”工作机制,即绩效目标与预算安排“同步编制、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构建协同监督体系,与巡察部门、审计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将每年预算绩效管理关注重点动态更新纳入巡察、审计清单,并及时交换巡察、审计意见和处理方案。
坚持任务指引,不断完善绩效目标编制。采取“部门+财政+专家+人大”四级联审方式对预算绩效目标进行集中会审,推动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审、同步上会、同步批复和同步公开。对年中新增追加项目,严格把控绩效目标审核,通过项目主管部门初审、财政归口业务科室复审、财政绩效管理中心终审的三级审核方式,对绩效目标编制不合理、逻辑不准确、指标未量化、偏离度较大等项目一律作退回处理。近三年,累计退回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近2万条,确保了绩效目标编制内容完整、要素关联、指标科学、细化量化。
坚持过程管控,不断健全绩效管理链条。着力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机衔接的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实现绩效管理工作闭环。严格事前绩效评估,按照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部门预算约束,做实项目支出事前绩效评估工作,从源头上严格立项管理,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前置条件。近三年,全市组织开展事前绩效重点评估项目328个,涉及财政资金23.46亿元。严格绩效运行监控,监控范围横向覆盖“四本”预算、纵向覆盖市县乡(镇)各部门单位。近三年,全市通过绩效监控调整优化、收回盘活预算结余、低效无效、闲置沉淀资金58.7亿元。严格预算绩效评价,覆盖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项目(政策)3个方面的全方位绩效评价体系已基本建成,在政府预算绩效评价、部门预算评价、项目(政策)绩效评价3个方面设置了69项评价指标。近三年,全市组织开展部门整体支出重点绩效评价314个,项目(政策)支出重点绩效评价656个,被评价项目(政策)涉及财政资金158.2亿元。
坚持从严从实,不断提升绩效监督质效。严格遵循《推进财政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落实见效实施办法》,全面贯彻管资金、管项目、管政策必须管绩效和监督的“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明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实施单位的责任,加快推动落实落地,不断提高绩效监督工作质效。建立绩效管理年度责任清单,明确年度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措施、责任主体,适时梳理绩效管理工作任务推进落实情况,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对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不力、发现问题整改不彻底、绩效考核结果差的部门和县区,采取通报、现场指导、“两书一函”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实。
坚持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绩效结果应用。严格落实“三挂钩”工作机制,推动绩效结果运用与财政治理深度融合。“三挂钩”即:与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挂钩,延伸应用于干部考核任用、监督检查、追责问责等领域;与部门单位次年部门预算安排挂钩,调控部门单位公用经费、特定目标类项目经费预算总额;与专项项目资金调整分配挂钩,对政策、项目、资金实行优化整合、激励约束、动态退出。近三年,全市累计压减低效、功能相近等一般性非必要项目资金4.5亿元,整合、归并、取消专项项目资金近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