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400 689 0958

运用“小切口” 做好“大手术” ——山东财政部门深入推进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工作综述

2023-12-15 08:26:00

浏览量

财政绩效评价关乎提升地方财政运行质量,也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以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山东各级财政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运用评价“小切口”,做好财政资金管理与财政运行分析“大手术”,精准祛除制约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的各类“病灶”,取得显著成效。

2019—2022年,依托绩效评价成果,山东各级财政累计调整、收回低效、无效财政资金786.8亿元,改进各类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放大财政政策效果、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之路。

加大力度 提面扩围

近年来,山东省财政厅不断加大绩效评价力度,评价资金规模连年增加。

据了解,今年山东省级财政共开展财政重点评价55项,资金规模达到4639亿元,实现“五连增”,年均增幅达到63%。

此外,山东省财政厅严格按照财政部监督评价局统一部署,对涉及该省的72项、1451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开展绩效自评。

“我们将绩效评价作为全面衡量资金效益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绩效意识,不断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与业务管理相互衔接,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由‘软要求’向‘硬约束’转变。”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说。

这种“硬约束”,不仅体现为评价资金体量增加,还表现为绩效评价范围不断扩大——由“四本预算”拓展到政府投资基金、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券项目等领域。

以政府债券项目为例,山东省财政厅每年按照10%的比例遴选新增专项债券项目开展财政重点评价。近两年共评价项目82个,涉及资金583亿元,并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探索建立项目、资金和绩效全流程管理机制。

再如,在政府投资基金方面,山东省财政厅选取土地发展基金、乡村振兴基金等4只参股基金,围绕募、投、管、退四个关键环节,以结果为导向统一设置核心指标,从政策性和收益性两方面反映基金实际效益状况,防止基金运行偏离预期目标。

在山东省财政厅的有力指导下,省直部门不断加大力度,紧扣重点领域项目,扎实做好绩效评价工作,推动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提质增效。

据统计,近三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累计开展绩效评价项目175项,涉及资金541.14亿元,实现年度交通发展资金全覆盖。

今年以来,山东省水利厅全面开展中央资金绩效评价、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绩效评价效率;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重点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资金、湿地保护恢复项目等7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涉及资金3.8亿元,占当年项目经费的32.8%。

项目评价和政策评价两手抓

围绕让绩效评价工作更有“绩效”的目标,山东省财政厅围绕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焦点问题,遴选确定评价项目,兼顾资金效应与政策效应,不断推动项目评价与政策评价相融合。

近年来,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山东省财政厅连续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科技创新等重大政策绩效评价,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自2016年以来,聚焦民生保障政策,连续8年开展粮食资金绩效评价,组织对困难群众救助、优抚安置等资金开展重点评价,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政策的载体是项目,项目的背后是政策。”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元强指出,绩效评价不仅要关注预算资金的直接产出效果,还要关注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为此,山东省财政厅从评价目的研判、指标体系设置、资金效益体现等方面,注重发挥政策评价的导向作用,服务政策完善和领导决策。同时,针对单项政策评价缺乏横向比较的问题,探索将专项资金和同一领域资金进行“一揽子”综合评价,通过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不同政策得分的横向可比性,拓展评价结果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2022年,山东省财政厅组织对近三年科技领域资金开展综合性绩效评价,从专项资金、支出板块、政策项目3个层面设置评价指标体系,针对5个板块、372亿元资金形成了“1+5”评价报告体系,出具了86项科技政策的评价得分,为优化科技资金布局、调整财政支出方向提供了参考。

为省以下财政运行“把脉”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承压前行。为了准确评估风险、优化收支政策,山东省财政厅以绩效评价为“切口”,不断推出“实招”,对省以下财政运行开展了“体检”,加快绩效评价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2022年,山东省财政厅研究出台省对下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围绕收入组织、支出保障、规范管理、可持续性和运行成效5个方面,设置了34项具体指标,全面分析区域财政整体运行状况。

2023年,山东省财政厅将评价重点瞄准41个省财政直管县,聚焦“县域经济有没有明显提质、造血功能有没有明显增强、财力状况有没有明显改善、风险化解有没有明显进展、管理效能有没有明显提升”五大问题,进行“把脉”并开出“处方”,对深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实现县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时,该省财政厅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探索建立财政运行“健康指数”,通过指数变化及横向比较反映财政运行成效,揭示潜在风险,探索财政运行评价的新路径。

作为财政运行的“末端”,乡镇财政的平稳运行,对于提升基层财政治理能力、保障基本民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山东省财政厅在临沂市罗庄区开展全省乡镇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全面剖析乡镇财政收支现状、整体管理效能、风险防控能力,深入查找乡镇财政在财政管理体制的激励性、财政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财源建设等方面的“症结”,并推出和实施相关改革举措。

“通过强化评价结果应用,能够优化乡镇财政管理模式,推动乡镇财政治理更好地为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服务。”山东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杨晓黎说。

鼓励创新评价举措

在山东省财政厅的指导、激励下,市级财政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和举措,持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不断赋能数字财政建设,促进财政管理、运行效能不断提升。把握这一趋势,威海市财政局搭建起预算绩效大数据分析应用体系,有效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让资金支出更精准、更高效。

“我们基于经济大数据平台,利用数据中心整合的财税数据、企业研发投入数据、产业宏观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和能源消耗数据等信息资源,构建预算绩效大数据分析应用体系,实现大数据应用与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威海市财政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马文杰介绍。

从实践来看,该预算绩效大数据分析应用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威海市财政局对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享受政策服务目标人群、具体投入情况,筛查出异常数据33万人/次。根据评价结果,威海市卫健委约谈了问题比较突出的部分区市,并修订完善了相关制度,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为有效解决绩效评价过度依赖第三方机构、职责界定不清、评价质量和公信力降低等问题,济宁市财政局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探索建立“项目评价主办制”,通过揭榜挂帅优选评价主办方,使其以“第一责任人”身份开展工作,推动绩效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我们打破科室分工界限,综合考量项目难度以及干部实绩、专业背景、擅长领域等因素,实施‘项目评价主办制’,由主办人牵头,发挥‘头雁’效应,并将绩效评价工作与干部考核挂钩,锤炼评价队伍业务能力。”济宁市财政局局长李明涛介绍。

2022年,济宁市财政局评价主办团队独立完成1440个项目绩效目标和88个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审核、提升工作,涉及资金199亿元。以评价主办团队为主、第三方机构为辅,完成25个财政重点评价项目,涉及资金15.5亿元。

依据上述评价结果,结合部门预算编制,济宁市财政局今年削减低效无效支出近5亿元;完成预算评审项目146个,审减金额6.27亿元,审减率达13.02%,进一步提升了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