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围绕财政厅“1+N”制度框架,结合广安工作实际,累计出台14个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确保全市预算绩效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作1500余本制度汇编分发市级部门、县(市、区)及园区财政局,创新应用众多彩色漫画图解元素,生动形象地讲解绩效管理理论知识,有力推动绩效理念的普及和绩效责任的落实,有效提升市县单位绩效管理水平。
二是在指标体系上下功夫。按政府预算、部门支出、政策支出、项目支出4个大类构建共性绩效指标和核心个性指标体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深入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工业、商贸、基础建设等6个重点领域开展绩效指标体系建设试点,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为构建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比可测的预算绩效指标标准体系闯关探路。
三是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树立“大绩效”理念,实行预算编审中心与绩效管理科合署办公,充实绩效队伍力量3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力提质行动,通过多层次的学习培训方式培养预算绩效管理业务骨干,通过多样化的市场竞争方式培育壮大第三方机构,积极发挥个人优势、行业优势,全面提升绩效管理服务能力。
四是在技术支撑上下功夫。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优化完善一体化系统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支撑,促进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同步开展、深度融合。及时启用一体化系统开展2022年全市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前移目标编制环节,优化审核节点流程,赋予绩效科项目入库“主流程”审核职能,将绩效实质嵌入预算编制全流程,从源头上防止财政资源配置的低效、无效。
五是在资金保障上下功夫。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市级重点工作,在安排预算时给予足额保障。在2019—2021年累计安排660余万元的基础上,2022年继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拟安排预算绩效管理经费300余万元,为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专项保障。